公司

我们的历史

领先技术、创新精神和勇拓新道,造就了非凡卓越的罗尔斯-罗伊斯旗下品牌 - mtu

现在,我们邀您开启时光之旅,重返1909年,重温我们企业和技术数十年的发展史。这里记录了我们50个里程碑,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示了不同型号的发动机、开创性发展以及其他重大事件,

为您呈现了一百多年的企业光辉历程,带您了解更多本公司的技术转折点和工程实力。

1900年 - 1918年
1919年 – 1943年
1949年 – 1969年
1970年 – 2000年
2006年 – 2010年
2011年 - 2016年
  • 1900年 - 1918年
  • 1919年 – 1943年
  • 1949年 – 1969年
  • 1970年 – 2000年
  • 2006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6年

1900年,第一艘齐柏林飞艇LZ 1诞生

第一艘由发动机驱动的可操控硬式飞艇 - 齐柏林LZ 1由斐迪南·冯·齐柏林伯爵(Ferdinand von Zeppelin, 1838-1917)设计开发,并于1900年7月2日在康斯坦茨湖成功首飞,该地点亦是今日mtu第二工厂的所在地。LZ 1的飞行持续了18 分钟,飞行高度达400米。LZ 1由两台戴姆勒汽油发动机提供动力,每台可提供9 kW(12 hp)的功率。发动机由威廉·迈巴赫(Wilhelm Maybach)制造。

1908年,埃希特尔丁根齐柏林飞艇事故,齐柏林基金会成立

1908年8月5日,由于发动机故障,LZ 4飞艇不得不紧急迫降在斯图加特(Stuttgart)附近的埃希特尔丁根(Echterdingen)。一股下降气流将飞艇从其系泊处扯离并造成起火。而后,斐迪南·冯·齐柏林伯爵获得德国人民约625万金马克的捐款。凭借这笔款项,齐柏林于1908年9月8日成立齐柏林飞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Luftschiffbau Zeppelin GmbH),并于同年12月30日成立齐柏林基金会(Zeppelin Foundation),旨在推动航空和航空科学的发展。后来,公司迁至腓特烈港(Friedrichshafen)。随后几年,在那里建造了齐柏林机棚,并生产了更多的齐柏林飞艇。

1909年,飞行器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Luftfahrzeug-Motorenbau GmbH)成立

当LZ 4飞艇在埃希特尔丁根坠毁后,“设计之王”、首辆现代汽车梅赛德斯之父威廉·迈巴赫(1846-1929年)于1908年8月22日致信格拉夫·斐迪南·齐柏林(Graf Ferdinand von Zeppelin)。他在信中提议由儿子卡尔(Karl Maybach, 1879-1960)来开发发动机设计,并强调其可靠性。格拉夫接受了该提议,并于1909年3月23日在德国恩茨河畔的比辛根(Bissingen)创立了飞行器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Luftfahrzeug-Motorenbau GmbH)。该公司的成立是为了制造飞艇发动机,也将这些发动机用于陆地和水上交通工具。第一批发动机由卡尔·迈巴赫设计,并在比辛根的格罗茨(Grotz)机器工厂制造。卡尔·迈巴赫时任技术总监,飞行器发动机制造公司便是今天腓特烈港mtu(MTU Friedrichshafen)的前身。

1910年,开发迈巴赫AZ发动机

早在1909年秋季,第一台飞艇发动机就在测试台上进行测试:AZ型六缸发动机(107 kW或145 hp)功率重量比出色,可精确满足航空需求。此款发动机旨在于发动机关闭时,在途中实现活塞、气缸和阀门的轻松更换,并于1910年在LZ 6飞艇中首次使用。公司推出第一架齐柏林飞艇LZ 10“施瓦本号”,仅搭载三台AZ发动机。1911年起,“施瓦本号”开始执行定期客运任务。

1912年,飞行器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由比辛根迁至腓特烈港

在1911/1912年期间,公司迁至腓特烈港,即今天mtu第一工厂所在地。当时,公司与齐柏林飞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Luftschiffbau Zeppelin GmbH)毗邻。1912年5月,公司更名为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Motorenbau GmbH)。但飞艇发动机的生产仍在继续。

1916 年,开发Mb IVa航空发动机

1916年,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出Mb IVa型巨型飞机发动机,也是第一批量产的飞机发动机,输出功率为260 hp。该发动机为奥托直列六缸式,在巴伐利亚州文徳尔施泰因山(Mount Wendelstein)上方1800米的高空进行测试。航空发动机由于空气密度下降而造成的性能损耗通过更大的立体容积和更高压缩率得到补偿,即发动机具有超大尺寸和超高压缩率。直到1918年为止,这种航空发动机主要安装在G型和R型飞机、侦察机和飞艇上。

1918年,公司更名为迈巴赫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Maybach-Motorenbau GmbH)

1918年5月18日,公司名由发动机制造(Motorenbau)更改为迈巴赫发动机制造(Maybach-Motorenbau)。同时采用新品牌标志来代表新公司名,标志由两个M围绕在一个球面三角形里组成。一战爆发,航空发动机需求高涨,带动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到战争结束,公司新增许多厂房,员工总数超过3000人。

1919年,第一个培训工坊成立

创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员工。一战期间,随着专业工人走上前线,受过良好教育的员工变得缺乏。到了1917年,发动机制造公司越来越依赖女工,并开设了培训工坊。基于这些经验,迈巴赫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于1919年11月开设了该地区的第一家培训工坊。面向金属加工工人的基础培训项目也随后开设。由于迈巴赫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培训指导十分优秀,自1920年起,齐柏林飞艇集团隶属公司的所有受训人员都在此接受例行培训。

开始研发世界第一台高速柴油发动机: G 1

一战结束后,为应对未来需求,公司重心转向高速柴油发动机的生产,预估性能高达100 kW(150 hp),曲轴转速提高到1300 rpm,可用于火车和汽船。1919年,公司发展之初就借鉴了航空发动机的建造经验。1920年,第一台原型发动机(G 1型)进入测试阶段。1923年,配有缸体、改良版压缩机和喷射阀的G 4a型发动机上市。

1921年,第一辆迈巴赫W 3汽车亮相柏林展

《凡尔赛条约》禁止德国公司制造飞机和飞机设备。公司不得不立即改变生产计划。开始研制火车用柴油发动机,并将注意力转向汽车。在1921年秋季的柏林汽车博览会上,迈巴赫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推出迈巴赫22/70马力(内部称为:W 3型)的自用驾驶豪华轿车。博览会上展示的W 3亮点技术震惊媒体,受到热情追捧,并赢得德国劳斯莱斯的美誉。迈巴赫将整个生产期间的车身制造(包括内饰)外包给专业的车身制造公司,这种情形持续至1941年。1929年12月,公司推出首批12缸量产车:迈巴赫12,具有7升排量和150马力。

1924年,迈巴赫与E.V.A.合作(维斯马)联手打造机车

位于维斯马(Wismar)的铁路运输股份公司(Eisenbahn-Verkehrsmittel-AG, E.V.A.)和迈巴赫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柴油机车,并于1924年9月的塞丁(Seddi)铁路博览会上首次向专家呈现。德国国营铁路(Deutsche Reichsbahn)对搭载迈巴赫G 4a发动机(150马力、每分钟1300转的六缸发动机)的机车进行全面测试。迈巴赫开发的四档机械变速箱也接受了测试。测试通过后,德国国营铁路订购了两台机车。德国铁路局乃至国外都对这种发动机表现出强烈兴趣。于是迈巴赫发动机制造公司加快开发速度,于20世纪30年代将新一代 - GO 发动机 - 推向市场。

作为战争赔偿的飞艇LZ 127横跨大西洋飞往美国

1924年10月12日,用作战争赔偿的飞艇LZ 127 (ZR III)从腓特烈港启程,飞越大西洋。五台VL 1迈巴赫飞艇发动机(309千瓦/421马力,每分钟1400转的12缸V型发动机)将飞艇带到了纽约市附近的莱克赫斯特(Lakehurst),历经81个小时。VL 1发动机以出色的成绩完成实飞测试。由于可用的滑动轴承材料会限制性能发挥,发动机采用可承受更高负载的滚动轴承。这是一个创新设计,滚子安装在钢板弹簧间的滚轮挺柱上,从前凸轮滑到后凸轮,因此,配备滚动轴承的凸轮轴可用手操控。

1933年,“飞行的汉堡人” - 搭载GO 5柴油机创下世界纪录

1933年5月,高速轨道车VT 877 a/b“飞行的汉堡人”(Hamburg Flyer)开启欧洲铁路运营的高速时代。“飞行的汉堡人”由位于格尔利茨(Görlitz)的车厢与机械制造股份公司(Waggonbau und Maschinenbau AG)、迈巴赫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AEG和西门子公司共同开发,是第一辆投入定期客运服务的流线型列车。该列车有“30年代的城际快车”之称,由两台迈巴赫GO 5发动机提供动力,从汉堡到柏林全程287公里的距离,仅耗时138分钟。平均速度达到125 km/h,最高速度160 km/h。随后几年,德国国营铁路开始在主要城市间陆续采用高速列车。国外铁路运营商也对火车的机动化产生兴趣。

高速发动机的发展和生产

1933年,迈巴赫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和生产更紧凑的高性能汽油发动机,用于履带式和半履带式车辆,并将其制造成六缸直列式和十二缸V型发动机。十二缸发动机由此开辟了新道路。对装甲车发动机而言,重点是尽可能减小发动机的安装尺寸,因为发动机长度会对车重产生不小影响。为了缩短气缸弹簧(从而减短发动机长度),发动机(HL 100或HL 108/120)配备了滚动轴承盘式曲轴,安装于上曲轴箱和下曲轴箱。截至1945年,公司已交付约14万台此类高性能发动机(简称HL),性能范围在100至700 hp之间。

1934年,世界第一台涡轮增压大型高速柴油发动机 - GO 6问世

世界第一台配备涡轮增压器来提高性能的高速柴油发动机GO 6于1934年上市。这种水冷四冲程柴油发动机具有十二个V形气缸和直喷式气缸。公司很早就看到废气涡轮增压的潜力,并在20世纪30年代初与瑞士Büchi集团在这一领域展开合作。该发动机每分钟1300转,功率为441 kW (600 hp)。1936年2月17日,搭载GO 6发动机的“莱比锡号”(Leipzig)高速列车在路德维希斯拉斯特(Ludwigslust)和维滕贝格(Wittenberge)之间行驶,最高时速达210 km/h,创下新记录。涡轮增压技术不断发展,成为今天腓特烈港mtu的关键技术之一。

1943年,盟军炸弹摧毁腓特烈港工厂

1943年,腓特烈港受到盟军多次轰炸。位于腓特烈港的军备设施,包括迈巴赫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都遭受重创。当时,剧增的各国劳工和战俘被迫用来维持生产。他们的住宿环境和伙食供应十分糟糕。许多人在营房和工厂饱受劳役折磨。1943年,设计部门迁至阿尔高地区的旺根(Wangen im Allgäu)。二战对腓特烈港及其工业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随后,这些公司被盟军掌控,残存的设施被部分拆除。

1949年,继续开发MD 650等高速发动机

二战后,制造出装有隧道外壳和滚动轴承皮带轮的新型发动机:GTO 6和MD系列,前者现仍大量用于调度机车。MD即指迈巴赫柴油机(Maybach Diesel)。MD发动机最初为轨道牵引而制造,但也被客户用于驱动应用,特别是高速船舶。早在1945/50年间,这些发动机就成为之后腓特烈港发动机制造公司的主打产品。凭借涡轮增压、中冷、采用液压油的活塞冷却,以及每个气缸配备三个进气和排气阀的设计,发动机的性能和稳定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1950年,德国联邦铁路开启柴油转换项目 - 迈巴赫参加招标

二战后,德国铁路当局面临严峻挑战。未遭破坏的车辆设备已经过时,且开始老化。通过开发大型柴油机车(其中以V 200最为著名)引入必要的结构改型,势在必行。几乎所有柴油液压V 200多用途机车都配有两台MD 650发动机,每台1100 hp。对重型货物和旅客列车而言,为替换旧蒸汽机车,安装后的干线机车至少需要具备2000 hp的性能,即装配两台发动机。

1952年,齐柏林基金会剥离,弗里德里希·弗利克出资买入

根据公司章程,齐柏林基金会的资产(自身持有股份,同时通过齐柏林飞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持有迈巴赫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于1947年归腓特烈港市所有。腓特烈港市成立新的同名基金会,旨在推动慈善事业。但迈巴赫的管理层认为,归市政府所有的公司没有前途。经过五年的争论和诉讼,协议终于达成。腓特烈港市出售其在基金会和飞艇制造公司的股份。同时,弗里德里希·弗利克(Friedrich Flick)于1952年购入迈巴赫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50%以上的股份,为该公司注资。

1953年,公司业务拓展,涵盖全套设备零部件

MD发动机最初仅设计用于轨道车辆。在20世纪50年代,其应用范围扩大到船舶推进系统,为原油钻探设备、紧急发电设施和不间断电源等固联系统提供动力。批量生产的原则、简单的设计修改和经济高效的制造,增大了发动机的性能范围,使其用途更广。迈巴赫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自行开发和制造发动机适用的变速箱(如Mekydro)、定轴式变速器和传动轴。

1954年,开始生产适合于海事应用的发动机

针对船用MD发动机,迈巴赫开发了反向和换向变速器,输送功率高达3600 hp。上世纪50年代,扫雷舰配备了8缸或16缸磁力MD发动机。16缸发动机用作动力牵引,而8缸发动机则驱动发电机,产生扫雷脉冲。

1958年,卡尔·迈巴赫援助会成立

1958年,卡尔·迈巴赫、让·雷贝尔(Jean Raebel)和商会负责人沃尔特·贝格(Walter Beig)共同创立了卡尔·迈巴赫援助会(Karl Maybach-Hilfe),作为迈巴赫社会与慈善项目的一部分。卡尔·迈巴赫援助会的宗旨是当雇员、前雇员及雇员家属需要帮助、无法工作或谋生、退休时,提供一次性和持续的自愿援助。

1963年,在腓特烈港曼泽尔成立梅赛德斯-奔驰发动机制造公司

1963年7月23日,戴姆勒-奔驰成立梅赛德斯-奔驰发动机制造腓特烈港股份有限公司(Mercedes-Benz Motorenbau Friedrichshafen GmbH),并开始将大型发动机的建造设施搬迁到被保时捷柴油股份有限公司(Porsche-Diesel GmbH)接管的腓特烈港曼泽尔(Friedrichshafe-Manzell)工厂。

1966年,迈巴赫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合并,成立迈巴赫梅赛德斯-奔驰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1966年10月28日,迈巴赫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发动机制造公司共同宣布,经过多年在大型发动机制造领域的合作,位于腓特烈港曼泽尔的梅赛德斯-奔驰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和迈巴赫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并协议。新公司命名为“迈巴赫梅赛德斯-奔驰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Maybach Mercedes-Benz Motorenbau GmbH)。后续发动机和系列产品的生产在两家腓特烈港工厂完成:迈巴赫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MD 215到MD 1081系列和MC发动机,戴姆勒-奔驰则生产MB 518、MB 820/836、MB 835/839和MB 833/837发动机。

1969年,罗尔斯罗伊斯动力系统有限公司(Rolls-Royce Solutions GmbH)成立

1969年7月11日,戴姆勒-奔驰股份公司(通过迈巴赫梅赛德斯-奔驰股份有限公司)与MAN股份公司(通过MAN Turbo GmbH)合并,在腓特烈港和慕尼黑成立mtu公司,整合驱动装置和柴油机业务。mtu代表德语中发动机及涡轮机联盟(Motoren- und Turbinen-Union)的首字母缩写。慕尼黑mtu航空发动机公司(mtu Aero Engines München)开发和制造先进的发动机部件,mtu腓特烈港公司则负责生产1000到10000 hp的高速柴油发动机。腓特烈港接管了戴姆勒-奔驰下蒂克海姆(Untertürkheim)工厂的大型发动机开发部门。陆续又有许多运营部门从第一工厂(原属迈巴赫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转移到第二工厂(原属梅赛德斯-奔驰汽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项目走向标准化。

1970年,制造第一台自行开发的mtu发动机:331/396系列发动机

梅赛德斯-奔驰的331系列填补了低功率发动机的空白,此发动机早在1969年之前就从腓特烈港发动机的制造计划中分离。此外,mtu工程师还面向船舶应用和发电机组市场开发了全新的396系列。396系列与331系列基本相同,但冲程更长,涵盖全新的输出功率范围。396系列于1973年投入市场。

1974年,国际化之路:在全球建立多家分公司

1974年5月2日,mtu成立了第一家分公司mtu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mtu Singapore Pte. Ltd.),即今日的mtu亚洲公司(mtu Asia)。分公司的成立标志着mtu在各大主要国际市场发展的起点。东南亚的发动机库存已十分庞大,在新加坡建立备件仓库中心,并配备销售组织,旨在提供更快、更完善的本地服务。随后mtu陆续成立多家分公司,如1977年的mtu澳大利亚私人有限公司(mtu Australia Pty. Ltd.)和1978年的mtu北美公司(mtu North America)。此后,mtu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球的分公司和服务合作伙伴网络。

1989年,mtu成为DASA的一部分

德国航天航空股份公司(DASA)在慕尼黑成立。戴姆勒-奔驰股份公司合并了DASA内与航空航天、国防技术、航空驱动和高速柴油发动机(罗尔斯罗伊斯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相关的业务。

1994年,与底特律柴油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1994年9月,mtu腓特烈港公司与底特律柴油公司(Detroit Diesel Corporation, DDC)建立合作。DDC成立于1938年,系通用汽车以通用柴油分部(GM Diesel Division)名义成立的公司。1970年,底特律柴油发动机分部(Detroit Diesel Engine Division)与印第安纳波利斯艾利逊分部(Allison Division in Indianapolis)的发动机燃气轮机部门合并。而后,戴姆勒-奔驰股份公司于1993年收购底特律柴油公司的股份。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DDC是领先的柴油发动机供应商,在工商业和矿业领域拥有多年经验,在零部件行业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后来,两家公司就非公路业务进行合并。得益于产品系列的整合,公司成为国际领先的发动机与系统制造商,发动机和系统广泛应用于船舶推进、发电、重型车辆、轨道车辆、建筑机械和工业设备。

1995年,收购L'Orange股份有限公司(L'Orange GmbH)

1995年,mtu腓特烈港公司从慕尼黑mtu航空发动机公司购入L’Orange股份有限公司(大型柴油发动机喷射技术专家)的全部股份。两家公司此前已有数十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卡尔·迈巴赫和鲁道夫·奥兰治(Rudolf L'Orange)曾于1944年一起开发单元泵喷射系统。该系统首先被集成到MD发动机中。L’Orange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33年。1962年,斯图加特新总部成立,而后于1964年和1990年分别在格拉滕(Glatten)和沃尔夫拉茨豪森(Wolfratshausen)设立生产基地。L’Orange提供的开创性服务确保了mtu腓特烈港公司的竞争优势。例如,1996年,该公司为全球第一批生产的大型柴油发动机4000系列供应共轨喷射系统。

1996年,推出2000和4000系列柴油发动机

2000和4000系列由mtu腓特烈港公司与底特律柴油公司联合开发,系列中的16缸发动机于1996年10月1日在汉堡SMM海事贸易展览会亮相。该系列的开发以最佳经济效率、最大可靠性和尽可能简便的维护为指导原则。同时,进一步开发涡轮增压技术,采用新型电子元件实现更优监测。4000系列发动机是世界第一批高性能柴油发动机,且采用了mtu腓特烈港公司和历史悠久的L’Orange公司共同研发的共轨喷射系统。这批新型发动机为公司带来巨大商业增势。

2000年,推出8000系列

2000年9月,在全球最大的海事展 - 汉堡海事贸易展览会(SMM)上,公司向与会专家展示新推出的8000系列。这款搭载20个气缸,可提供9000 kW功率的发动机,标志着公司首次迈入新性能领域。全新系列满足了现代发动机的所有要求。最突出的特点是共轨喷射和连续式涡轮增压技术。仅仅十年,该发动机就具备三种性能级别:7200 kW、8200 kW和9100 kW - 均为1150 rpm。8000系列发动机主要用于大型高速渡轮和游艇。

2006年,出售给EQT后,mtu腓特烈港公司成为新成立的Tognum集团的核心

2005年12月28日,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DaimlerChrysler Group)将非公路部门出售给瑞典投资公司殷拓集团(EQT Partners) 。所出售部门完全由大型柴油发动机制造商罗尔斯罗伊斯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构成,其中还包括美国底特律柴油公司的非公路部门。而罗尔斯罗伊斯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中央总部维持不变,仍为管理和所有业务活动的基地。Tognum集团成立于2006年7月12日,mtu腓特烈港公司是其最大的分公司。2007年7月2日,Tognum在法兰克福证交所挂牌上市。仅在两个月后,集团就被成功纳入MDAX(德国中型企业股票指数)。

2008年,拓展亚洲业务

2009 年,mtu腓特烈港公司迎来百年华诞

mtu腓特烈港公司成立周年纪念活动于2009年3月23日开始,距飞行器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协议的签订刚好一百年。业内友人、地区政界人士、创始人家族和监事会出席了活动,回顾公司百年来一路成功、敢于开拓、锐意进取的历史。mtu腓特烈港公司于5月6日举办客户活动。公司坚持“我们推动mtu前行”(We set mtu in motion)的理念,因此邀请了德国各地的员工及家属参加7月11日举办的员工庆祝活动。

Tognum在于柏林根(Überlingen)组装发动机

2009年6月,Tognum旗下mtu品牌开始着手1600系列发动机的量产前准备,地点选在康斯坦茨湖畔于柏林根(Überlingen)的租用工厂 - 原克莱默(Kramer)工厂。正式批产定于10月开始。这一年计划进行了三个试验阶段,包括25台发动机样机和175台批产发动机。V12型发动机于2009年秋季开始供应,随后陆续推出输出功率从270到730 kW的R6 8V和10V气缸配置的发动机,并开始批量生产用于建筑和工业机器、农林机械和轨道交通应用的发动机。

2010年,国际开发与生产基地启用

2月,位于印度浦那(Pune)的mtu印度新总部启用。新总部包括开发中心、培训中心和车间,同时还提供销售和售后支持。9月,Tognum与中国北方工业集团(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Corporation,Norinco)在山西大同开设发动机和发电机组工厂。合资公司负责组装大型柴油机和应急发电机组。12月,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艾肯的新发动机生产厂投入运营,新工厂将负责美国市场2000系列和4000系列发动机的组装。

2011年,Hybrid PowerPack荣获创新奖

行业期刊“Privatbahn Magazin”将创新奖(类别:环境和轨道交通技术)授予mtu开发的Hybrid PowerPack。该混合动力底板驱动系统不会将制动能源产生的热量散发到环境中,而是收集到电池中,用于重新启动和走停模式。它能将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5%。

戴姆勒和罗尔斯-罗伊斯收购Tognum

3月,罗尔斯-罗伊斯和戴姆勒考虑对半收购Tognum的多数股权。5月,Tognum执行委员会及监事会表示,希望两家公司提高要约价格。截至6月1日收购要约到期时,罗尔斯-罗伊斯和戴姆勒已持有58.35%的Tognum股份公司的股份。8月,两家公司已拥有95%的Tognum股份。收购要约得到所有相关管理层的批准。

展出1000、1100、1300和1500系列发动机

在Agritechnic 农业机械展览会上,mtu展出了为满足欧盟Stage IV和美国EPA Tier 4最终排放标准而开发的农用发动机,排放标准计划于2014年实施。新开发的1000、1100、1300和1500系列发动机仅使用SCR废气后处理技术就能满足将要实施的排放限值,不需要柴油颗粒过滤器。这些设备涵盖了功率560 kW以下的应用。

2012年,收购Aggretech 75.1%的股份

Tognum计划收购巴伐利亚州发电机组制造商Aggretech 75.1%的股份,但需获得竞争当局的批准。Aggretech为其一系列系统业务生产柴油和天然气动力发电机组,同时也提供定制解决方案。业务还涉及将专门安装在底座上的发动机、发电机和系统控制单元集成到单独设计的动力能源总厂。Aggretech的产品行销全球。Tognum和Aggretech已合作多年。

SKL Motor更名为mtu Reman Technologies

从9月22日开始,Tognum位于马格德堡(Magdeburg)的分公司更名为mtu Reman Technologies。该公司前身为SKL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SKL Motor GmbH),是mtu柴油和燃气动力发动机及组件的标准化修复专家。马格德堡团队负责开发用于装配件和整个发动机修复的技术,并应用于工业级生产。

2013年,戴姆勒股份公司和罗尔斯-罗伊斯集团(Rolls-Royce Group plc.)成立合资企业,卑尔根发动机公司(Bergen Engines)并入Tognum集团

自2013年3月起,Tognum股份公司成为发动机控股有限公司(Engine Holding GmbH)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为罗尔斯-罗伊斯集团(Rolls-Royce Group plc.)和戴姆勒股份公司的合资企业。发动机控股有限公司收购Tognum股份公司后,罗尔斯-罗伊斯的原分公司卑尔根发动机公司(Bergen Engines)并入到Tognum集团。由此,Tognum的发动机产品组合中增加了中速柴油和燃气发动机,输出功率高达10 MW。

2014年,Tognum变更为罗尔斯-罗伊斯动力系统

2014年1月9日起,原Tognum股份公司作为mtu品牌继续运营。mtu Onsite Energy和L’Orange并入罗尔斯-罗伊斯动力系统股份公司(Rolls-Royce Power Systems AG)旗下。该公司为罗尔斯-罗伊斯动力系统控股有限公司(Rolls-Royce Power Systems Holding GmbH)的全资子公司,后者为罗尔斯-罗伊斯集团和戴姆勒股份公司的合资企业。

罗尔斯-罗伊斯完成对罗尔斯-罗伊斯动力系统的收购

戴姆勒股份公司持有罗尔斯-罗伊斯动力系统50%的股权。2014年3月,决定行使认股权证,将股权出售给合资伙伴罗尔斯-罗伊斯。2014年8月,罗尔斯-罗伊斯完成对罗尔斯-罗伊斯动力系统的收购。

2016年,推出商业运输用燃气发动机

9月,mtu在SMM海事贸易展览会首次展示商业运输用燃气发动机,并推出采用先进设计的mtu 4000系列柴油发动机,以满足IMO III和EPA Tier 4排放规定。

与我们联系

客户服务中心

我们在这全天候解答销售和服务问题,全年无休。

了解更多内容

查询销售与服务网点

寻找您当地的销售和服务合作伙伴

了解更多内容

mtu 故事

关于 mtu 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报道与采访。

了解更多内容